2019-12-133171
“堅持,堅持,再堅持”,丁保玉憑借著這個信念,一路走到了今天。
“大學是我創業夢萌發的搖籃”,2005年,算是丁保玉開啟人生新篇章的一年。
這一年,考入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自動化專業的他,開始接觸到新的,尤其對高科技領域興趣濃厚。興趣驅使著他參加各類電子設計大賽,并對醫療、汽車、新材料、環保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,卻始終對環保領域行業情有獨鐘,并在這里次萌發了自己的創業夢。經過大量研究與分析,丁保玉深信不疑,環保領域是未來發展的致勝風口。
2009年,丁保玉大學畢業,和大多畢業生對未來的迷茫與焦慮不同,丁保玉十分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。但迫于父母的壓力,他還是先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讓父母安心。然而,枯燥的工作讓他的創業之火愈燃愈烈,更加堅定和迫切的去實現自己的創業夢,于是瞞著家人,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旅。
“創業和賺錢是兩回事,我只想做造福后代的實事”。
作為環保領域的首批踐行者,丁保玉始終志存高遠,憑借著自己對行業內的認知和理念,致力于改善行業業態、造福后代。然而,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,一帆風順的,對于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丁保玉來說,更是難上加難。
痛苦是創業者的必然伴生物。創業初期,對發展方向的迷茫,對無人合作的焦慮,對現實生存的經濟壓力等都在一層層壓垮著他。在熬過無數個不眠夜后,丁保玉決定從代理進口環保處理材料上著手。
理想很豐滿,但現實很骨感。
涉及進口環保處理材料的海外公司:意大利、新加坡、美國、德國等,都被他“盯”上了。由于之前相關海外公司與有過合作,效果不佳,于是對其代理商的選擇更加謹慎,所以丁保玉的積極“示好”顯得有些“一廂情愿”。
堅韌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態再一次助丁保玉不斷前行。堅持不懈的郵件溝通,克服時差與語言的障礙,憑借著自己的環保理念以及對國內行業的認知及分析,終究打動了美國杜笙和德國沃奇。2011年,帶著“不妨試一試”的想法,他們嘗試著將在區兩年的代理權交給了丁保玉,事實證明,他們的選擇沒有錯,而這一“嘗試合作”也變成了互相信任的長期合作,直至今天。對于科海思和丁保玉來說,這是公司正式起步的關鍵節點。
隨后,科海思將“特種離子交換樹脂”引進國內,立足國內環保領域,打破“特種離子交換樹脂”只用于純水市場的局限,將其廣泛運用于污水處理市場等環保領域,具有開創環保行業新業態的重大意義。摒棄國內傳統的環保理念,結合國外先進理念與技術,取長補短。改變了國產樹脂只分陰陽離子的技術缺陷,并可根據危廢資源的具體情況定向去除,從原料、工藝、產出解決,并提前預防新問題的發生。科海思不斷穩步前進,將公司帶入正軌的筆大單“鄭工電子項目”、開創了PVC除汞新局面的“新疆伊犁PVC除汞項目”、樹立了稀有金屬行業的“黃金回收錸項目”、以及由科海思技術護航的“一帶一路中烏聚氯乙烯(PVC)化工大單體項目”的落成等等,都是科海思值得稱贊的成績。
丁保玉的創業歷程也許是創業成功者們普遍的縮影,但他對環保領域的思考和行動卻從未停止。
“慢,就是快”,丁保玉認為,環境污染的治理是急不得的。
“目前國內環保治理速度太快,治標不治本,甚至不斷導致新問題的出現。污染程度、治理理念、工藝技術這三駕馬車還不能并駕齊驅。目前,人們的治理理念大部分都停留在只治理危廢資源的階段,沒有將資源循環利用的意識。同時,我們國內的技術還有很多缺陷,無法跟上治理的步伐。”丁保玉說到。
責任使然,丁保玉不斷思索新的發展方向。大眾對環保領域的認知普遍都很淺薄,空氣變差、水質不好等能直觀感受到的污染其實很有限。而由于工廠廢物排放、建廠選址等經過長年累月對土壤的污染是極其嚴重的。由于土壤不可降解的特性,這也是導致慢性疾病頻發,患癌率逐年提高的重要原因。
環保領域的道路必將漫長和艱難,也許治理的速度和結果并不會造福于當代,但終將會造福我們的后代。對于丁保玉來說,也許很多時候面臨的并不是選擇題,而是責任和使命促使著他不得不去前進和改變。我們相信,堅持和使命也將會是他個人永遠的標簽。
關于我們:
科海思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,致力于環保技術革新,圍繞企業在廢水處理、資源回收、凈水處理、危廢處理、工藝缺陷等環境治理過程中成本高、難度大、穩定性差的現狀,為企業提供更高效、可持續、高回報的解決方案。作為行業技術推行者,2011年與美國Thermax集團、德國Watch集團合作成為其區總代理,將“特種離子交換樹脂”引進國內,基于國情進行工藝創新,添補行業空缺,完成技術升級。在推廣實踐中,倡導 “環保治理化”新理念,運用先進技術在治理的同時進行廢物資源再生,將企業環保建設從單純投入轉為開源投資。
如需了解更多產品詳情,請撥打400-8388-151或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